和"不到长城非好汉"一样,来到太原,也有"不到晋祠,枉来龙城"的说法。晋祠是为纪念晋国的开国诸侯唐叔虞及母亲邑姜而建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我们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无比虔诚的心,来到了晋祠,准备穿越千年来领略她的风姿。
晋祠内山水环绕,古木参天,碧草如茵,放眼望去,大大小小的亭台楼阁、殿堂桥榭依次掩映在树影婆娑之间,一声声清脆的鸟鸣不时的传入耳中,好一幅"水秀山明无墨无笔图画",好一篇"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文章"。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首先来到了水镜台,水镜台原是一处戏台,古时候没有功放、音箱等扩音设备,聪明的古人便用两口大缸扣在一起,放置在戏台四角,这样戏台上表演者们优美动人的唱腔便会传播很远,而相对而扣的大缸便成了最早的功放设备。
过了水镜台,登上会仙桥,便是金人台了。四尊高大威猛的铁人像矗立在金人台四角,传说古时候这里经常发洪水,人们便铸造了四个铁人以镇水患。过了对越坊便是有晋祠"三宝"之称的献殿了。献殿始建于金代,原为祭祀圣母,供献礼品的场所,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由于殿内要摆放祭品,所以四周都是开放式的,以便于通风,从外面看,献殿酷似一座凉亭,如此巧夺天工的建筑并无一根铁钉,全部为木质结构,整体轻巧稳固,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建筑水平的高超。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就是圣母殿了,殿内有圣母邑姜的塑像,还有四十余尊宋代侍女的塑像,她们有的神色黯然,有的喜上眉梢,有的载歌载舞,有的天真无邪,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圣母殿气势恢宏、雄伟壮观,殿前有八根巨大的盘龙柱,柱上雕刻的八条盘龙怒目利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殿前悬挂着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人亲笔提写的匾额。殿顶覆盖着黄绿色友的琉璃瓦,由于年代久远,殿内的雕梁画栋早已失去了本来的色彩,千年的风吹雨打、岁月无情的侵蚀让她变得古老而沧桑,廊前檐下斑驳的印迹让她显得颓败而神秘。时光若能穿越回千年之前,我想她该是多么的辉煌而壮丽啊!圣母殿旁边有棵"周柏",距今已经有2800年的历史了,树身向南倾斜,故又称为"卧龙柏"。相传晋祠内原有一公一母两棵柏树,母树死后,这棵"公树"便往母树死去的方向不断倾斜,树叶披覆在圣母殿顶。后来在离卧龙柏不远的地方又生了出一棵柏树支撑着它,让它不至于倒地。人们说后来生长的这棵柏树是"卧龙柏"的儿子,这样支撑着"卧龙柏",被人们称为"老有所依"。传说总是美好的,人们总是会为柏树的"夫妻情深""老有所依"而感动,其实最让人感动的应该是柏树这种顽强生存、不屈不挠的精神。它历尽了岁月沧桑,抵御了几千年的风吹雨打,依然有一颗不屈的心,它的树干粗壮,树皮布满了深深的裂痕,虽然它不是那么枝繁叶茂,但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看着岁月流转,看世间沧海桑田。
参观原汁原味的名胜古迹跟参观近代重建的名胜古迹完全不是一种心态,后者虽然是雕梁画栋、金壁辉煌的,但总给人一种虚浮的感觉,而前者则多了岁月的沉积、历史的厚重,让人看了心里也跟着庄严肃穆起来。游走在晋祠内,仿佛置身历史长河中,人在那古老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面前显得那样渺小,那样毫不起眼。轻轻抚上刻满历史痕迹的石碑,慢慢踏上承载千年岁月的石桥,晋祠内所有的一切都有它们自己的故事,而我们这些所谓生命的主宰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尘埃罢了。
从晋祠出来后,正遇上牡丹园内的牡丹盛开,白色、淡红色、浅黄色、深紫色,一片片姹紫嫣红,开得好不热闹。大批的游人穿梭其中,娇艳欲滴的花朵映红了人们欢喜的脸庞,有热恋中的情侣,有幸福美满的一家三口,也有携子抱孙的老少三代,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心情也跟着大好起来。
穿越千年游晋祠,终是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