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剧作家梁秉堃先生的新创话剧《叩问》因其独特的视角,细腻的人物刻画而被广泛传播,而我也非常荣幸的能在矿文化礼堂中亲身感受到这部话剧的魅力所在。
《叩问》以新中国第一反腐案——刘青山、张子善案为主线,进行全新挖掘和审视,抛弃以往全景式描写反腐败斗争的思路,而是着力刻画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在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一复杂而重大的案件中的思考及决策,开篇即抛出了中国共产党在取得革命全面胜利后去"进京赶考"和"坚决不做李自成"的执政理念,其后毛泽东与历史学家关文清见面时以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问候语,不仅极大地增强了本剧的文学艺术性,而且为毛泽东与关文清的深度交流奠定了思想基础,而毛、关二人的谈话更是引出了兴亡周期律这一历史命题,纵观历史,任何一个政权建立后,前期兢兢业业、奋发有为,而后穷奢极欲直至国破家亡,这是新中国所要面对的的第一张考卷。刘青山、张子善案的发生,更是将这一命题推向前台,等着共产党人如何作答。此时各种观点、各种诉说接踵而来,党内、外,省委,地委,还有刘、张二人生活、战斗过地方上的群众等等,但毛主席毅然以"为人民服务"为衡量标准,做出了他的答案。《叩问》的最后一幕更是全剧思想的高潮,关文清给静听"失空斩"的毛泽东送信为由头,通过毛泽东与关文清对封建王朝重刑惩治腐败的讨论,对毛岸英写给表舅与父亲毛泽东的信的点读,对向世界公布"货真价实"的刘青山的决断,直至最后对中国共产党信仰的叩问,这样一浪接一浪、一浪高过一浪地把全剧的思想推向高潮。
面对来自历史的叩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给出了答案。难道仅仅是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在接受者叩问吗?不,在面对来自工作的叩问,我又有什么样的作答呢?工作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不顺甚至是委屈,会有另一个自己不停的给你负能量,这时的你面临的敌人就是自己,此时我们要懂得坚定信念,学会反思,学会抚平内心的躁动,正如苏轼《定风波》中所讲"一蓑烟雨任平生",我想我们会在这样的赶考上、这样的答卷里获得越来越高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