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煤炭进口的另一个视角

中国煤炭新闻网 2013/06/25

        一年多来,煤市下行,煤炭企业的日子不好过,进口煤炭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国内煤炭市场的供求关系。2012年,我国进口煤炭2.89亿吨,其中超过2.5亿吨的进口量是通过海运的方式完成的。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口煤炭1.1亿吨。

        由于习惯问题,我国的进口煤炭主要来自短期现货市场,在这种交易方式下,出现交易量长时间快速增长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世界经济低迷造成的需求不足。这种需求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煤炭需求增速下滑。5月,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报告,预测2011年至2015年的煤炭消费增速,将由2007年以来的5%降到3%。另外,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也在逐渐使天然气取代煤炭的地位,使这个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的煤炭消费量逐年递减。需求不足,煤炭便缺乏价格上涨的动力,因此,尽管我国大量进口煤炭,但国际煤炭市场并未出现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二是国际海运市场的需求不足。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反映国际海运市场散装原物料运费情况与景气程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便一直在低位徘徊。2008年5月20日,BDI达到历史最高的11793点,而最近一年时间,其最高点仅在1160点左右,2013年至今还未超过1000点。正因海运市场需求不足,无法带动海运价格上涨,因此进口煤炭便可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享受到低海运费的实惠。

         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有赖于世界经济的好转。从2008年开始至今,国际金融危机及后续的欧债危机等已影响世界经济近五年时间,加之中国等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短期内难以见到刺激需求快速增长的有利因素。因此,如无意外情况,进口煤炭的价格优势还将继续保持,如果内贸煤与进口煤之间存在价差,国内煤炭价格便还有下跌空间。而一旦世界经济复苏,海运市场景气恢复,进口煤的价格优势便将逐渐缩小甚至消失。

        不应忽视的是,汇率也是影响进口煤价格的重要因素。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将近八年时间过去了,最新的汇率已经变成1美元兑换6.13元左右人民币。假如1吨进口煤的到岸价是8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近八年时间吨煤价格便下跌了近160元,价格优势尽显。如果汇率维持2005年汇改前的水平,大量进口煤毫无价格优势可言。让人心忧的是,尽管短期内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会太大,但长期来看升值的可能性很大,进口煤的价格优势可能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而巩固。

        这或许可以给煤炭企业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市场问题。对于没有进出口业务的煤炭企业来说,汇率似乎是个挺遥远的话题,但越来越一体化的经济让牵一发而动全身成为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内煤炭企业所面对的竞争对手,早已不仅仅是国内的同行,而是全世界的好手。比如,为什么我国进口煤炭增长快、数量大,价格却没有像当年铁矿石那样大幅度涨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产煤与进口煤的替代关系,正是因为有了国产煤炭的充足保障,进口煤的价格才不敢有恃无恐。

        国外的大企业为规避汇率市场的风险,往往采取套期保值的方式来锁定汇率。这种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对冲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锁定利润。在煤炭现货市场难有激动人心好消息的情况下,用些金融工具来规避市场风险,或许值得一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