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煤矿吗?我怎么看不到煤呢?整个矿区一点煤尘都没有,简直就是个花园!"凡是到过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邢东矿的人,"颠覆"这两个字往往都是提到最多的词语,"要不是看到这两个井架,我还真不敢相信我是在煤矿。"
在邢东矿这样一个年产百万吨的煤矿里,竟见不到一块煤,没有一般煤矿煤尘四起的景象,更没有具有煤矿突出标志的矸石山,难怪会有人怀疑走错了地方。
"我们牢固树立‘高碳行业低碳发展’理念,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绿色生态矿山建设模式。"全国人大代表、冀中能源集团、冀中能源股份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社平说。
经过多年探索和尝试,冀中能源股份公司依靠科技进步,运用低碳循环经济模式优化产业链,以最小的要素投入和环境影响,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打造出具有冀中股份特色的绿色生态矿山建设新模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说,"这是煤炭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范例,引领了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
全国第一家没有矸石山的煤炭企业
从京港澳高速邢台出口下行,向西行进2千米再向南转,就到了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邢东矿。
邢东矿只是一座年产百万吨的中型矿井,无论是产量规模,还是经济效益,在行业内并不算是特别突出的矿井。但是,这座煤矿竟然在行业内乃至全社会起了巨大轰动,国家及各省有关部门、各大煤炭企业纷纷到邢东矿参观考察。
走进邢东矿,小桥流水,亭阁走廊,假山奇石,满目翠绿,整整一百亩的矿区里,绿地面积达到了41.8%,俨然就是一个园林景点。难怪许多初次到煤矿来的客人会感到非常不可思议,"煤矿竟然像花园,真是彻底颠覆了对煤矿的印象!"
有这样的感慨也很正常。上百年来,煤矿留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刻了,往往都是天色灰蒙蒙、厂区乱糟糟、脸色脏兮兮。社会公众对煤矿企业的认识,也始终停留在落后的、粗放的、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上。然而邢东矿却已经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煤矿的印象:这里不仅没有矸石山,而且看不到一块煤。
一直以来,矸石山简直就成了煤矿的地理坐标,哪里有矸石山,哪里就肯定会有一座煤矿。无论是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中,还是在煤矿的设计规范里,都认为煤矿就应该有矸石山。邢东矿建矿之初,也曾经规划了矸石山的堆放位置。在邢东矿井田示意图中,矿井东南方向一块圆形的区域就是用来堆放矸石山的。但如今,这块区域里却没有一块石头,仍然是一片绿油油的庄稼地。
因为紧邻市区,迫于环境压力,矸石不再能露天堆放。在这样的压力下,冀中股份提出了"井下矸石充填技术及装备系统"的研究,独创了一种全新的井下矸石充填工艺,在井下专门开辟出巷道,用于填充矸石,既能解放呆滞资源,又能遏制地表沉陷。
矸石巷道充填最大的意义在于,邢东矿彻底改变了有煤矿就有矸石山的传统思维,成为全国第一家"采矸不见矸"的煤炭企业。这项技术也获得了中国煤炭工业十大科技进步奖和五项国家发明专利。
从邢东矿成为国内第一家"矸石不升井"的煤矿开始,冀中股份乘胜前进,在其他各矿全面推广。同属冀中能源股份公司的邢台矿,在邢东矿"矸石巷道充填"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成功研制了"采后充填开采"新技术。通过这项技术,可以把地面已有的矸石和电厂的粉煤灰充填到井下采空区,不仅成功破解了采煤沉陷这一世界性难题,而且解放了华北地区大量呆滞资源。
到目前为止,邢台矿已经利用采后充填技术成功回采了两个工作面,充实率达到了98%以上。2009年3月14日,这项技术顺利通过专家组鉴定,鉴定结论为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彭苏萍等专家誉为"煤炭开采方式的一次革命",获得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全国首个中华环境友好示范矿区
新产生的矸石直接在井下充填,而已经形成的矸石山也即将消失。在河北省邢台市南部的七里河岸边,邢台矿建矿40年来形成的一座巨大的矸石山已经不见踪迹。"将近220万方的矸石,一部分用于井下充填,一部分用于破碎制砖,还有一部分用来筑路。"邢台矿总工程师张书国说。
不仅仅是固体废弃物,如今,在冀中能源股份公司,所有固体、液体、气体,甚至噪音、电磁谐波都得到了综合治理。
对煤矿来说,水处理可是一个大难题。一方面煤矿生产会产生大量矿井水,职工生活会产生生活废水;另一方面洗选加工和电厂发电却需要使用大量水。如果简单地全部使用新鲜水,任意排放废水,不仅是极大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意识到这个问题,冀中能源股份公司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建设矿井污水净化站,对矿井污水进行澄清、过滤处理后,作为电厂汽轮机循环水的补充水;在洗煤厂建设完善水循环系统,通过供水管路改造,全部改用矿井疏干水进行洗煤生产;同时,对食堂、办公楼、澡堂、招待所等场所用水器具全部进行了更换,采用红外线延时自闭阀门装置等一系列自动洁具产品,节水率达到30%-95%。
尽管每个环节的水能够各自循环使用,但是相互之间不能形成"互动",出现这个环节用不完、那个环节却不够用的局面。
根本的转变是从2008年开始的。冀中能源股份公司对全部水资源进行统筹安排,打通阻塞,从"小循环"变成"大循环"。建设矿井水处理厂,井下产生的矿井水处理后用于电厂发电,电厂冷凝水用到洗煤生产,洗煤废水与生活污水一同经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再回用到电厂,形成水资源的大循环。
近几年来,冀中能源股份公司把邢台矿区的六矿两厂所有矿井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全部进行处理,日处理能力11万立方米。处理后的中水除部分回用于矿区喷淋降尘、工业广场绿化、楼房冲厕和职工洗浴外,其余中水和处理后的外排放水全部免费用于周边农村灌溉。
燃煤锅炉一直是重度污染源,排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固体粉尘。在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风源热泵技术和水源热泵技术的成功应用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
风源热泵中央空调是冀中能源股份公司东庞矿的一大创新。利用矿井回风的热能实现井筒保温、工业广场和职工浴室供热以及夏季制冷,具有无污染、运行成本低、节能降耗等优点。据冀中能源股份公司副总经理、东庞矿矿长杨印朝介绍,"依靠这项技术,东庞矿每年节能量都在2000多吨标准煤。"
水源热泵技术则首先在章村矿应用。通过将大量无用的低温热能转变成有用的高温热能的装置,回收电厂冷凝水、矿井排水的废热,实现集中供热、空调、井口防冻和生活热水供应,可以满足矿井冬季建筑供暖、夏季制冷、一年四季提供热水的需求。
在章村矿矿区,一座设计18层的居民楼已经投入使用。"我们这座居民楼全部采用了水源热泵技术。"章村矿矿长吴红林说,"夏天可以将水温降低到5摄氏度以下,而冬天又可以根据取暖需要自行调节温度,每年节省煤炭5000多吨,节省投入1000多万元。"
像这样的技术还有很多,据统计,这几年来,在治理地表沉陷、矿井废水、矿区废气等因煤矿开采而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方面,冀中能源股份公司创出了一系列国内、国际领先的技术工艺。5项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6项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和河北省科技进步奖,9项被国家权威机构和专家院士评审团鉴定达到"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
不仅如此,近几年来,冀中能源股份公司还先后投资10多亿元,建设矿井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厂14座、锅炉烟气脱硫设施12套,锅炉除尘设施24套,粉尘治理设施197套,综合能耗及各项污染物指标远远低于国家考核指标。从河北省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看,冀中能源股份公司超额完成了各项节能减排指标,被授予河北省"双三十"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优秀单位。
优美的环境也为公司及所属六个矿赢得了"中华环境友好企业"称号,成为全国仅有的两家各矿均建成中华环境友好单位的煤炭企业之一。2010年8月,冀中能源股份公司被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和中华环保联合会授予全国首家"中华环境友好示范矿区"称号。
打造全国绿色开采示范矿区
节能减排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也使冀中能源股份公司找到了转型发展的新支点。依托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的创新与集成,冀中能源股份股份公司在转型升级中走出了绿色发展新模式。
绿色生态建设,是煤矿发展的一个趋势。冀中能源股份公司生态绿色矿山建设的一个最突出标志,就是最大限度降低开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前青山绿水,采后绿水青山。
"打造绿色生态矿山,是我们近几年来发展模式的重大变化。"冀中能源股份公司总经理祁泽民说,"利用循环经济模式,最大限度利用各种资源,这是冀中股份公司绿色矿山建设的主线。"
冀中能源股份公司章村矿是邢台矿区最老的矿井,开采历史将近百年。上世纪中期曾经是河北省重要的民用煤生产基地。但是,随着开采的延伸,地质条件越发复杂,销售形势急转直下,企业连续亏损,一度被省政府列为关闭矿井。但近几年来,该矿通过构建"煤-电-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不仅彻底扭转了亏损形势,而且经济效益大幅攀升,成为冀中能源股份公司一支盈利新军。
是什么推动章村矿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如此巨大的逆转?
"打破传统思维,彻底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才是章村矿的制胜之路。"章村矿矿长吴红林说,"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煤炭企业势必难以为继。只有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依托煤炭主业,调结构,转方式,不断拓宽、拉长、延伸产业链条,才能彻底扭转煤炭企业被动局面。"
上世纪80年代,矿井可采储量日益减少,尤其是国内无烟煤市场的日益疲软,致使章村矿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资源短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如何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章村矿从原煤开采的源头开始,应用了一系列煤炭行业前沿技术,运用高科技手段把煤炭资源的一次性外延式开发转变为循环闭路开发,实现了污染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
他们从优化设计入手实现矿井生产系统低碳运行,工作面生产集约化、开拓巷道煤巷化、通风系统简单化、运输系统集中化,最大限度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减少生产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在提高资源回收率的同时,章村矿充分发挥重介洗煤厂的作用,选出优质精煤,作为工业用煤用于炼钢,而洗选出的矸石、次中煤和煤泥则作为电厂燃料用于发电,矿井产生的矿井水经净化站处理后作为电厂冷却水、洗煤厂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矸石电厂发电提供矿井和水泥厂生产所需,电厂余热用于办公区、家属区和澡堂供暖,而产生的粉煤灰和炉渣则作为水泥厂生产配料,水泥厂余热则用来发电。一条"煤-电-建材"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无废水、废汽、废渣排放的绿色生态矿山新体系。
和章村矿一样,公司各矿都在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整个公司形成了大循环、每个矿又都是小循环,最大限度利用各种资源,成功地把煤炭资源转变为循环闭路开发。各个生产环节的产品和废弃物的价值均在下一环节得到保存和提升,改变了煤炭行业传统的高污染粗放发展方式,实现了从煤炭生产到消费全过程无污染化,产业结构在悄然之间实现了调整和升级。
"煤矿企业如何转型升级?"王社平说,"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绿色生态矿山建设,实现企业绿色发展。绿色生态矿山建设模式,是我们对煤炭企业如何转型升级的新探索,也是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次全新思考。"
所谓绿色开采,就是在煤矿生产中,采用最小的生态扰动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彻底改变传统煤矿生产固有的粗放式生产模式,把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发展方式转化到低消耗、低污染、低投入、高效率的发展轨道上来,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环保、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
而在冀中能源股份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绿色开采已经成为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他们提出,到"十二五"末,所有矿井都将达到"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清洁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的四化标准,打造全国绿色开采示范矿区。